close

dfgfg fggg sddsf fdggg dfgfg 

五個投資理財錦囊妙計
『人不理財,財不理你』是理財族奉行的名言,但經歷此波全球不景氣衝擊下,你是否發現到財不理還好,越理反而越少。根據我們的調查,台灣民眾對於理財有二種非常極端的行為,一種是非常積極,可以將所有的金錢、時間完全投入在投資理財上,只為達成一夕致富的目標,然而統計結果,卻只有不到10%的人能一圓投資理財的美夢;另外一種人則是完全不理財,不是將所賺來的錢全部花掉,不然就是擺在銀行,賺取微薄的利息收入。其實不理財不對,但是亂理財更是要不得,因此在嶄新的一年,凱基投信將提供你五大投資理財錦囊,讓你輕鬆理財、快樂生活。 錦囊1:攻擊可以得分,防守可以贏得比賽 『錢要往哪裡擺?』是許多人急欲了解的答案,這是因為過去投資人往往熱中於追逐當下熱門的金融商品,並沒有訂清楚自己的理財目標,因此當大環境出現轉變時,頓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理財?其實投資理財就如同starbucks董事長霍華蕭茲對於企業經營所提到的『攻擊可以得分,防守可以贏得比賽』一樣,投資人必須懂得建立攻擊及防守兼具的投資組合,才達到最佳進攻與退守的雙贏策略。 『設定目標』是規劃理財的第一步,也就是『理財是為了什麼目的』。但是多數的人往往就是以金錢來當作理財目標,如二年內存得100萬,其實真正的理財目標設定必須考量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未來可能面臨的資金需求情況,在根據理財目標來訂出投資方針,之後根據此方針來規劃投資組合。假設理財的目標是為了退休準備,為避免退休後生活失去依靠,或因此延緩了退休的計劃,此時應該將大部份的資金放置於保本性強的商品上,僅部份的資金放置於風險性較強高的商品。在有了明確的投資理財組合規劃後,再根據當時的金融環境來選擇風險性較高的工具及決定配置比例,如此一來即使金融環境出現劇烈變化,也不會因而睡不著覺。 錦囊2:有用的劍法,一招就夠了 投資理財的目的是為了讓生活過得更好,但從台灣民眾投資組合密密麻麻、滿口投資經、卻又不斷上演追高殺低的戲碼,似乎已失去投資工具原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尤其近來在國際化潮流與市場變動劇烈創造避險需求下,各項理財工具如雨後春筍般推陳出新,光是新鮮的名詞就夠大家背了,更何況搞懂並且投資獲利,無怪乎產生「入門者慌、而資深投資者瘋」的結果。 就像古龍小說描寫的:「有用的劍法,一招就夠了。」過多的花招,反倒失去焦點,因此不管是入門或資深投資人,都要把握「簡單化」的原則。所謂簡單化就是投資工具必須簡單、容易被自己瞭解,決不碰自己不清楚的標的或工具,即使它可能有很高的投資回報率;另外,投資標的的數量不要多到不易管理,以免失去焦點,只要奉行簡單化的原則,你將發覺投資理財並不困難,而且投資效果事半功倍。 錦囊3:在趨勢推進時,大眾是對的;在趨勢開始或結束時,大眾是錯的 根據統計,股市投資人賺錢的約只有一成,因為多數人都無法克服情緒的魔咒,在群眾心理下,不是過度樂觀就是過度悲觀,最後的結果往往是買在最高、賣在最低點。股市奇才巴菲特認為要藉由股市獲利並不難,因為投資人只需要觀察週遭的親朋好友、菜籃族的行動,是不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股市,甚至將定存解約投入股市,如果是,就必須趕快賣掉股票、轉入固定收益商品;如果這些人提到股票就聞『股』色變、愁眉苦臉,甚至許多人因而傾家蕩產,此時就可以考慮將資金投入股票。 其實這種觀念相當簡單,因為當所有的人都一窩蜂的搶進,代表未來可以投入股市的資金已經不多,推動股市再上漲的動能就有限;反之,如果大家對股市不感到失望、不願進場,代表股市的底部已近,此時只要有資金進場,就足以推動股市上揚。雖然道理很簡單,但是大多數的人都反其道而行,因此要當一名投資贏家,必須具有『孤芳自賞』的特質,可以不受週遭人情緒左右。 錦囊4:沒人會因為獲利了結而有所損失 長期投資成為近年來最為詬病的理財觀念,過去長期理論得以引為經典的架構是建築在股市總是處於一個上升的趨勢之中,即使股市短現有漲有跌,但長期總是向上的,因此投資越久、報酬也就越高。然而股市通常隨著經濟循環、資金狀況、政治發展及市場心理出現波動,因此沒有一個市場會永遠處於一個向上的軌跡中,若投資人不懂得適時落袋為安,長期投資的結果可能面臨套牢的命運。 對於一般忙於工作及家庭而無暇判斷景氣與股市多空轉折的人,透過訂定停利停損點機制,適時將累積的獲利落袋為安,畢竟沒有人會因為獲利了結而有所損失。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來訂定停利及停損點,當設定的停利點到達時,就先將獲利的部份贖回,本今的部份持續投資,如此反覆進行直到本金回本,由於本金已經完全回收,只要投資標的表現不太離譜,就採取忘掉它的策略,長期投資下來將有可觀的獲利。股市總是有起、有落,若碰到空頭市場,隨便一檔股票有可能腰斬再腰斬,因此力行停損機制,該勇於出場時絕不戀棧。 錦囊5:投資人的成功,和他了解投資的程度成正比 『分散投資於不同的區域,達到分散單一市場的系統風險』這個理論,雖然曾經獲得諾貝爾獎項,因此多數的投資人都有將資金分散於不同區域的投資理念,以達到規避單一市場風險的做法,但一般上班族由於工作繁忙可以花在研究股市的時間較少,且全球市場齊漲齊跌特性更加明顯趨勢下,投資於多個市場非但無法分散投資風險,而且還可能因為資金過於分散而無法掌握各個股市的變化。 正如巴菲特所言『投資人的成功,和他了解投資的程度成正比』。因為投資就是買與賣的遊戲,而低買高賣是致勝準則,如果無法辨別市場多與空的話,要做到低買高賣談何容易,唯有熟悉投資的市場,才能辨別多空、進而作出合理的買賣時點決策。談到市場熟悉程度,台灣市場絕對優於海外市場,畢竟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透過媒體、親友、廣告等媒介,到處充斥著投資理財相關的訊息,就算投資人再忙,對台股仍可維持臨場感覺,相較於不熟悉的海外市場,多空的判斷將比其他市場來得更有把握。但是對於資金較為雄厚的投資人,基於節稅及分散投資風險的考量,仍有將海外商品納入投資組合中的考量,但是並不建議一般小額投資人盲目投入參與海外投資。 財越理越少怎麼辦? 『人不理財,財不理你』是理財族奉行的名言,但經過2000、2001全球的不景氣影響,你是否發現到財不理還好,越理反而越少。根據我們的調查,台灣民眾對於理財有二種非常極端的行為,一種是非常積極,可以將所有的金錢、時間完全投入在投資理財上,只為達成一夕致富的目標,然而統計結果,卻只有不到10%的投資人能幸運地透過此種投資方式一圓美夢;另外一種人則是完全不理財,不是將所賺來的錢全部花掉,不然就是擺在銀行,賺取微薄的利息,扣除通膨的影響,實際報酬率其實低得可憐。 投資理財的目的是為了讓生活過得更好,但從台灣民眾投資組合密密麻麻、滿口投資經、卻又不斷上演追高殺低的戲碼,似乎已失去投資工具原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加上過去一年,在國際化潮流與市場變動劇烈創造避險需求下,各項理財工具如雨後春筍般推陳出新,光是新鮮的名詞就夠大家背了,更何況搞懂並且投資獲利,無怪乎產生「入門者慌、而資深投資者瘋」的結果。 不理財不對,但亂理財更是要不得,其實不管是入門或資深投資人,只要把握「簡單化」(也就是投資工具必須簡單、容易瞭解、投資標的的數量不要多到不易管理)、「紀律化」(建立何時該買、何時該賣的自動機制,以克服人性的貪婪與恐懼反應)兩個原則,您將發覺投資理財並不困難,而且投資效果事半功倍。說到「簡單」、「紀律」的投資方式,共同基金無疑是最適的投資工具,因為共同基金具有簡單、選擇性多、投資門檻最低、專家理財、資本利得免稅等特色與優點,在忙碌的商業化社會中,更能突顯其價值,這也是為何有3/4的美國家庭將共同基金投資當作主要理財工具的原因。透過共同基金,投資人只要對市場稍加用心,利用簡單的經濟指標判別買賣時點,經由專業經理人來幫你投資理財,把節省出來的時間用來享受生活,其實您將會發現投資理財並不難。 為何財富總是過門而不『入』? 你是否常常懊惱為何當初想要進場卻沒有進場?或是常常告訴自己只要股市跌到某一價位時就進場加碼,但是當這個價位到達時,不是缺乏進場勇氣,就是往往在接近或觸及時就反轉之上,來不及進場。其實這種感覺相信多數人都有,因為多數投資人總是在恐懼與貪婪間搖擺,在股價開始上漲的初期,總是質疑、猶豫,隨著股價越漲越高,又沒有進場的勇氣,怕買在最高點,等到股價大漲了一段後,終於被眼前的獲利說服而進場,結果股價都半已經處於高點水位,即使賺錢獲利空間亦不大;而當股價反轉時,剛開始認為只是漲多回檔,股價會再回升,再下跌時,就認為當時沒有賣,為何這個價位要賣,等到股價已有相當的跌幅時,終於受不了全部認賠出清,此時通常已經是底部。 要掌握股市的多空轉折並不容易,何況面對越來越多的個股,如何選擇又是一個難題。尤其對於金錢的投資,多數人總是無法擺脫貪婪與恐懼兩種情緒的干擾,以去年911事件為例,其實多數的人都知道每一次的非經濟因素所造成的利空,其實都是一個絕佳的介入時點,但是當類似的重大事件發生時,反映出來的實際行為卻是背道而馳,因為多數的人往往受到週遭的情緒所左右,不是過度樂觀就是過度悲觀,最後的結果往往是追高殺低,因此把握『簡單、紀律及系統化』的原則,建立何時買進、何時賣出的自動機制,才能戰勝情緒達到財富累積目標。 論及『簡單、紀律及系統化』的投資原則,定時定額無疑是最適的代表,因為定時定額具備『分散投資時點、平均投資成本』的概念,簡單的說就是將欲投資的資金分為若干等份分期投入股市,利用『逢高少買、逢低多買』的原則,不斷的在股市建立部位,這樣所購買的成本不會是最極端的價格,不但可以避免因為誤判股市低點,大筆投資所造成的虧損,又可以做到股市低點時勇於加碼的動作,避免因為恐懼而錯失了財富上漲的機會,因此透過定時定額紀律及系統化的機制,讓找不到進場時點的投資人,一樣可以透過效率投資達到財富累積的目標。 時間有價?無價? 許多投資專家都告訴我們要長期投資,利用較長時間的投資,來避免短期波動的風險,以賺取長期穩定的『複利報酬』,但長期投資的結果真的可以累積財富嗎?根據五月份的投信投顧公會公佈的基金績效來看,成立滿十年的八檔開放式股票基金當中,績效表現最好的a基金十年報酬率為204%(即使經歷2000年及2001年的股市空頭,10年複和成長率仍有9%以上),但該基金二年的投資報酬率卻為-27.97%,是否就代表投資期間越長,獲利的機會越大? 長期投資的理論主要建構於股市總是處於一個上升的趨勢之中,因此即使股市短線有漲有跌,但長期總是向上的,因此投資越久、報酬也就越高。然而事實卻是,股市伴隨著經濟或產業的循環,沒有一個市場會永遠向上或向下,就像日經指數創下38000點高點後步入超過十年的空頭走勢,而趁日股式微崛起的美國科技股指數,也在創下5500點高點後,跌到1500點位置。加上全球e化的結果,產業循環腳步加快,過去新產業從創始到成熟也許要花5年、甚至更久時間才能完成,但現在已明顯縮短了,舉凡網路、生化科技等產業都有這種趨勢,因此當股市呈現同步反映時,長期投資的缺點便是投資風險增高。 無獨有偶的,台灣已由開發中國家邁入已開發國家,也正式為台灣過去十年的高度經濟成長率劃下句點,又在全球不景氣的影響下,台股於2000年第三季正式跌破上升趨勢線,代表在此之前投資的大部分投資人都處於虧損狀態。儘管台股從去年年底已展開另一個上升走勢,邁入另一個新的景氣循環,投資人仍應把握波段操作的原則,才能達到累積財富的目標。而「定時定額」投資共同基金也是一樣,一但經濟情勢反轉仍無法避免虧損,因此為了確保現階段的獲利不會因為下一波股市的回檔,而重新回到原點或呈現虧損,投資人應該適當贖回先前累積的獲利落袋為安,以規避市場的風險,同時為下次低點投資儲存能量,也就是『隨時買、適時贖回』的操作策略,才能讓每次的投資持盈保泰。 『為投資加裝『安全氣囊』 雖然固定收益商品的報酬率並不高,以定存為例,目前利率約2.35%水準,若要讓存款增加一倍,大概要經過28年的時間,尤其以通貨膨脹2.1%水準來看,定存利率可能連對抗通膨的能力都沒有,更不用談資產增值的效果。但是固定收益商品的角色就如汽車中加裝『安全氣囊』是一樣,雖然不能為汽車的性能(資產增值)加分,但是卻能保障行車安全(分散投資風險)。 所謂的固定收益商品,按照字面上的解釋就是可以合理預期資金流入的數量及時間,包含活存、定存、債券附買回及債券型基金等都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固定收益工具。其中債券型基金已經由以往法人資金調度停泊站的角色轉變為投資人資金配置的理財工具,因為不論就其收益率、流動性、方便性及稅賦來看,債券型基金都較定存具優勢。另外,保本型商品為去年崛起於市場上的新型態固定收益商品,如投資型定存、投資連動型債券等崛起,此類的商品都有最低的保本率,保障到期時,最少可以拿回本金的比率,因此可以鎖住損失風險,但是這類的保本商品大都具有投資門檻,而且設計較為複雜,並非所有的投資人都適用。 究竟應該配置多少的資金比重於股票或股票基金等積極投資標的上,並沒有一定的定論,投資人除了依據當時的景氣及投資屬性如保守型或積極型來決定投資比重外,可以利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衡量,即股票或股票基金的投資比例=100-目前的年齡,舉例來說,如果您目前是30歲,則您投資於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的最高比重為70%,而剩餘的30%則投資於固定收益商品上。不過,每個人都必須保留部分的資金於流動性高的固定收益工具上,以應付日常的生活支出、緊急突發事件以及資金調度需求,這類的比重大約佔整體資金的20%左右,因此即使您是高度風險愛好者,仍然必須配置20%的資金比重於固定收益商品上,以為自己的投資加裝『安全氣囊』。 上班族累積財富,何需捨近求遠? 『分散投資於不同的區域,達到分散單一市場的系統風險』這個理論,雖然曾經獲得諾貝爾獎項,因此多數的投資人都有將投資資金分散於不同區域的投資理念,以達到規避單一市場風險的做法,但一般上班族由於工作繁忙可以花在研究股市的時間較少且投入股市資金有限,再加上近期全球市場呈現同步走勢(齊漲齊跌),因此投資於多個市場非但無法分散投資風險,而且還可能因為資金過於分散而無法掌握各個股市的變化,因此在兼顧報酬與風險的考量下,上班族近期最佳的策略莫過於選擇適當的買點、集中資金投資於跌幅也深的台股。 「市場熟悉程度」是決定投資盈虧之關鍵,因為投資就是買與賣的遊戲,而低買高賣是致勝準則,如果無法辨別市場多與空的話,要做到低買高賣談何容易,唯有熟悉投資的市場,才能辨別多空、進而作出合理的買賣時點決策。談到市場熟悉程度,台股絕對優於海外市場,畢竟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透過媒體、親友、廣告等媒介,到處充斥著投資理財相關的訊息,就算投資人再忙,對台股仍可維持臨場感覺,相較於不熟悉的海外市場,多空的判斷將比其他市場來得更有把握。除此之外,台股目前處在低檔,伴隨著全球景氣邁向復甦,以及美元呈現貶值的效應上,亞洲新興市場在全球資金簇擁之下,長線投資價值備受矚目,而台股由於成長性之能見度較其他亞洲國家來得高,且合理的本益比已逐漸浮現,因此應在台股為主下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對於資金較為雄厚的投資人,基於節稅及分散投資風險的考量,將海外基金納入投資組合中,例如在全球股市表現不佳時,透過投資方向與股市呈現反向波動的基金商品,如近日大漲的黃金基金或是強調保本的保本型基金等,將可以有效規避市場波動之風險。除此之外,一班上班族基於時間及財力均有限的情況下,何需捨近求遠,放棄台股下一波的漲幅? 當投資贏家,其實並不難 股市奇才巴菲特利用一百美元締造美國首富的傳奇相信是許多人朗朗上口的故事,雖然巴菲特在網路飆漲的年代堅持不投資網路股,以至於他所投資的柏克夏海瑟威公司股價大跌,使得投資大師的美名一夕之間受到質疑,但歷經不到二年的時間,網路夢碎後,又再度證明巴菲特獨到的投資見解。 巴菲特認為要藉由股市獲利並不難,因為投資人只需要觀察週遭親朋好友、菜籃族的行動,是不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股票,甚至將定存解約投入股市,如果是,就必須趕快賣掉股票、轉入固定收益商品;如果這些人提到股票就聞『股』色變、愁眉苦臉,甚至許多人因而傾家蕩產跳樓自殺,就可以開始考慮將資金投入股票。 其實這種觀念相當簡單,因為如果連平常都不太投資股市的人都一窩蜂的搶進,代表未來可以投入的股市資金已經不多,股市在上漲的空間就有限;反之,如果大家都對股市失望,不願在進場,代表股市底部已近,此時只要有資金進場,股市就會開始彈升。雖然道理很簡單,但多數的投資人都反其道而行,只在意每天的股價波動,導致心情跟著股價起伏,因而做出非理性的判斷,以至於常常買在高點,賣在低點。因此巴菲特認為,投資要賺錢,頭腦必須清晰、不要受情緒影響。 以目前整體經濟環境來看,不論是國外或是國內近期所公佈的各項經濟指標,都透露出景氣復甦的訊號,但是多數投資人在經歷這一、二年的空頭洗禮之下,頗有一朝被蛇咬的恐懼,但是『危機就是轉機』,以目前股市低迷的氣氛來看,可見股市逐漸回探底部,隨時都有回升的機會,因此明智的投資人應該採取反其道而行的逆勢操作策略,在市場行情極度悲觀時進場逢低分批承接,才不至於錯過股市上漲的契機。因此,對於不敢一次貿然大舉進場的投資人,建議可以利用分批向下承接的方式或定時定額投資方式,持續性地在股市建立投資部位,以等待股市的回升,這樣你將不會因此錯過下波段的漲勢。 緊盯方向盤,是學不好開車的 相信多數人都有學開車的經驗,在剛開始上路時,常常因為恐懼,緊盯著方向盤不放,深怕一個不注意就撞上了對面來車,但是這樣反而學不會開車,因為一個好的駕駛必須眼觀四方,隨時注意前面的路況,以掌握方向盤的方向,才能達到最佳的行車速度與安全。其實投資理財也是相同的,如果投資人只是一昧的注意每日的淨值、股價波動,依據現有的情勢當作投資研判的基礎,最後常常是在最樂觀時進場,最悲觀時退場,終究無法擺脫追高殺低的命運。 預期心理是影響股市相當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景氣熱絡時,因為過度樂觀的預期,造成廠商大肆增加設備投資,導致庫存大量積壓,產生景氣過熱的假象;在景氣一片低迷之際,為減緩營運壓力,而大幅縮減設備支出及降低庫存,因而加重了不景氣的壓力。因此,在景氣最熱絡及最低迷的循環轉折點中,絕不能用現有的情勢作預測,因為那只會讓人樂觀時更樂觀,悲觀時更悲觀。以911事件為例,當時恐怖攻擊事件嚴重的重挫了全球投資人的信心,台股也在投資人極度悲觀下,下跌到3411點,但事後證明,這純粹是因為投資人過度悲觀所造成的。 股價反應的是相對的價值,而非絕對值的價值,只要未來的基本面、經濟面較目前好,股價就會領先走強,因此投資人在作投資決策判斷時,不應過分著墨於現有的經濟數據,反而應該靜下心來思考,未來的經濟情況是否比現在差,以免陷入樂觀時更樂觀、悲觀時更悲觀的情境中。 雖然近期市場充斥著各種利空消息,包含美國企業作假帳疑慮、美股重挫、電子業旺季不旺等,造成投資人的投資信心喪失,但是不論是國外或是國內所公佈的經濟數據仍持續呈現溫和成長趨勢,因此可以預期未來再壞的機率已經非常有限,所以在目前情勢下,投資人如果還一昧的看壞後市,實在不是明智之舉,股市的贏家應是在最悲觀的時候,積極尋找進場的時機。 當股價的主人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這句話相信許多投資人都認同,因此當公佈的經濟數據與股市的表現呈現背離時,投資人便在充滿疑慮而不敢行動的情況下,錯失投資良機。其實,以長期的角度來看,只要經濟是往好的方向發展,也就是當景氣處於復甦階段或是繁榮階段,投資人都應忽略短線的波動,大膽增加股票或股票基金之投資比例,才能創造最大投資報酬。 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中,素有「德國的華倫巴菲特」之稱的科斯扥蘭尼便以「帶狗散步」的例子,傳神地表達了長期投資的理由,內容是說當主人帶狗散步時,主人通常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目的地、路程與方向,因此總是朝著既定的行程往前邁進,但是小狗卻可能一下跑的很前面、一下子跑很後面,但是無論離主人多遠的距離,最終還是會跑回來主人身邊,因此整個過程中,小狗可能這樣來來回回好幾趟,但最後還是會和主人一起抵達目的地。經濟就如同主人,決定了最終的目的地,小狗就如同股價,總是受到週遭情緒的干擾,呈現超漲超跌的反應,但在來來回回的過程中,終究會回到與經濟狀況相符的的價值。 從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清楚發現,對於經濟面的信心與承受股價波動的耐心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而從近期所公佈的經濟數據來看,雖然復甦的力道並不強勁,但是景氣復甦似乎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不論是知名的imf、wefa或是oecd等研究機構,所公佈的今年經濟成長率都較去年成長,且下半年的成長幅度更是優於上半年表現。此外,利率處於低檔、企業獲利逐漸回升以及通膨維持低檔更是證明景氣復甦的訊號。雖然短期間股價受到信心面衝擊,呈現弱勢整理格局,但長期終究會反應其應有的價值,因此積極的投資人,應該選在經濟復甦確立、市場資金充裕,以及股價相對便宜之際,增加股市或股票型基金的配置,也許能需承受一段期間的波動及小幅度的虧損,但只要抱持耐心,隨著資金轉進股市,帶動股價之上楊,則長期投資報酬是可以期待的。 讓您的理財也進入wto時代,五個該捨棄的投資理財觀念 台灣的投資理財環境正在巨變,您是否感受到?經歷近一、二年全球金融環境的丕變,不論投資工具或是策略也開始變得複雜起來,尤其在去年空頭市場的侵襲下,不少以前我們引為鐵律的投資觀念也開始遭受到市場嚴苛的考驗,甚至被顛覆。展望新的一年,在wto開放的大門之下,聰明的投資人應該捨棄某些舊時的投資理財觀念,來面對陌生的二十一世紀。 1.強求高報酬率時代過去,合理的報酬才是趨勢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想過台灣的失業率竟然高於定存利率,而國內去年第三季經濟出現負3%以下的成長率,更是為過去十年台灣高度經濟成長奇蹟劃上句點。面對2002年新的一年,投資人首先應該認知,台灣將進入低經濟成長率、低利率時代,過去動輒三、四倍,甚至數倍的獲利,恐將不易復見,未來市場上應是只有「合理的報酬」。 去年外資於期貨指數的套利操作手法,多次造成台股上下震盪,因而提高了市場對於期貨指數市場的參與,隨著指數選擇權的上路,更是提供市場一個新的投資避險管道。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的有趣點就在於其本身與現貨間的套利空間,因為套利的誘因存在,自然會吸引投機客進場,此舉將會趨使市場不合理的報酬趨近於合理,因此衍生性商品的蓬勃發展也將帶領台股的波動區間縮小,過去金融狂飆的時代將成為歷史。 2.分散投資數個市場,不如集中投資於熟悉的市場 「分散投資」的理念就如「買低賣高」的投資準則一樣,一直被投資人所奉行尊崇。套用投資組合理論來講,就是利用投資組合間的互補性,當其中一個投資標的虧損,另一個投資標的上漲,來減少虧損。但是分散投資的最大精神是投資標的間必須具備互補性,如果投資標的具備齊漲齊跌的特性,那麼即使您分散於各個投資標的上,其實投資結果是一致的。 雖然許多投資專家告訴我們,必須分散投資於不同的區域,來分散單一市場的風險,但是隨著全球科技發展迅速,資訊傳遞效率已經大幅提昇,現在可說是四海一家的境界,因此全球股市連動性的特質也越來越明顯,所以透過投資不同區域國家來分散風險的做法,將難以有效發揮應有的功能。尤其對於資金不多的小額投資人,如果將資金分散投資於不同投資標的,或許真正做到分散風險的目的,但也降低了投資獲利的潛力。 實質上,成功理財的基本關鍵--「無論再忙,都要花時間了解自己的投資理財工具」,因此與其花時間去研究多個市場趨勢,不如專心研究於單一市場,掌握這個市場的趨勢脈動,才能真正獲利。因此,分散投資,不如投資簡單化,即「集中投資於熟悉的市場」。 3.「現金為王」的時代過去,定存不在是累積財富的管道 定存是多數人投資理財的管道,老一輩人都有靠存錢致富的故事,但是面對定存利率不到原先利率水準的一半,如果您還存有利用定存當作錢滾錢的理財工具,將無法達到財富累積的目的。 受到全球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影響,導致國內外利率皆處於低檔水位,近來銀行業者推出不少兼顧保本及投資的投資型定存,這種商品簡單的說是將定存部分的本金或孳息拿去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藉以獲取較高的獲利機會,不過投資人仍要留意,該類商品雖名為「定存」,但仍有其風險存在。 除了投資型定存外,其他固定收益的商品包括去年熱賣的債券型基金,及許多結合投資性質的相關商品包括投資型保單、投資連動型債券等。因此,即使市場普遍認為今年股市即將擺脫空頭趨勢,但在降低風險考量下,仍然應該有部分資金配置在保本類型的商品上,投資人可以依自己風險承受度、資金多寡及期望收益考量來選擇這些金融商品,以期在銀行利率不到3%的水準下,還能為固定收益的資產增值。 4.定期定額變奏曲,「隨時買、不要賣」的長期投資失靈 標榜「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的定期定額投資定律,在去年空頭市場的考驗下,遭到無情的修理,使得「長期投資」成為去年市場上受爭議的投資觀念,因此市場正上演定期定額投資變奏曲—即「隨時買、適時贖回,才能讓定期定額投資持盈保泰」。 過去定期定額長期投資的理論主要建構於股市總是處於一個上升趨勢線中,因此即使股市有漲有跌,但總會回到趨勢線之上。這個理論在2000年以前,放諸全球市場皆準,但隨著台股於2000年第三季跌破7000點,也就是上升趨勢線格局遭到破壞後,這個理論已經必須作一些修正。 也就是說,股市並不會永遠處於上升趨勢中,一旦經濟情勢反轉,過去用較高淨值所購買的基金單位數亦無法避免虧損,因此為確保現階段的獲利不會因為下一波的下跌,而重新回到原點或呈現虧損,投資人應該適當贖回先前累積獲利落袋為安,以規避市場的風險,同時為下次低點投資儲存能量。 5.當長期股東的打算,可能股票變壁紙 根據證交所統計資料顯示,2001年共計有16家上市公司宣佈下市,創下歷史紀錄,或許您手中正握有這些變成壁紙的股票!這個統計數據可能不會讓您感到驚愕,但是您是否有仔細檢視手中的股票,有多少檔個股距離您當時買的價位仍高達六成以上的虧損? 以前多數投資人都有即使虧損,但只要堅持下去,等待下一波段行情來臨,加計股息股利等,股票不是重新回到原先投資成本,就是差距並不大,因此多數的投資人都有閉著眼睛忍一忍,作長期股東的打算,但是隨著國內金融環境的巨變,這樣的觀念將越來越遭受質疑。 過去台灣股市可說是標準淺碟市場,但在國際化及金融商品開放趨勢下,尤其外資對於台股的影響程度越來越高,未來價值選股理念將會成為趨勢,這些不具備成長潛力的公司將不會受到投資人青睞,因此以前這些體質差的個股可能再回檔五成後,隨著股市彈升出現三成的彈幅,但是在價值選股理念抬頭下,好壞公司的股價表現將會出現很大差異,如果您還有作長期股東的打算,最後可能會領了一堆壁紙回家,因此如果投資的公司成長性出現停頓時,即使這家公司今年仍處於獲利階段,您仍必須當機設立停損點,選擇時機適時賣出。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好站推薦:http://blog.yahoo.com/_ISWVVK4IQ6STTU4XJWHWTVV5I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csgvxkt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